沿山公路北段部落小旅行
位于屏东县境的185县道沿著中央山脉西侧而建,因此有「沿山公路」的别称。除了地理、地形上的特色,185县道靠山侧还有许多排湾族、鲁凯族部落依著山势而居。
沿山公路北段高树乡的大津到玛家乡礼纳里之间,许多部落都有小径可串联,甚至有些就在185县道旁;若以自行车来骑行,不仅可以欣赏沿途优美的景色,也可以近距离的认识每个部落,是以自行车认识原乡的好路线。
例如位于屏东县玛家乡的礼纳里,这里聚集了因八八风灾造成重大灾情而迁村于玛家农场永久屋的新部落。由于新社区地域宽广风景也佳,加上迁居于此的排湾族、鲁凯族族人与生俱来的美感,透过多年营造,使得礼纳里不管是街道巷弄、还是住宅、学校以及教会,都充满了艺术气氛,让这里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另外,路线上许多部落,每个部落各有不同特色,也各有不同的传说与故事,都非常值得一一去造访。
建议出发前先适当的阅读排湾族、鲁凯族传统文化、信仰、习惯等资讯,再由礼纳里部落出发向北依序而行,就可以在悠游部落间感受原住民朋友的亲切与热情,带领我们亲近这块土地的途径。
路线规划
礼纳里游客中心 → 礼纳里部落 → 台湾原住民族文化园区→大路观主题乐园 → 钟理和故居 → 返程
-
礼纳里游客中心
由于地处欣赏屏东平原视野极佳之处,游客可以登上2楼环顾四周景致的山林、观看夕阳余晖的落日、远眺斜张桥及高雄85大楼。更在中心前的广场不定期举办假日艺术市集,结合创意市集的风潮,呈现出具有原住民文化特色性的创意市集。游客如更想体验、认识鲁凯族及排湾族文化不妨走进部落里细细品味他们的生活文化。
-
台湾原住民族文化园区
「台湾原住民族文化园区」位于屏东县玛家乡北叶村,附近均为排湾、鲁凯族群聚之村落,深具原住民文化特有气息。海拔145公尺至220公尺之间,地形颇为崎岖,自然景观极为俊美且富变化。
园内主要以展示、保存台湾原住民族文化为主,是台湾规模最大、最具研究价值的野外博物馆,区内建有登山步道,登高俯瞰整个园区,石板屋、竹屋、木屋等…高低错落于绿林中,加上散置其间的山地雕刻,处处表露著原住民的传统轨迹。
-
礼纳里部落
礼纳里四周山林环绕,视野辽阔,屏北平原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在部落内信步而行,可以发现部落内教堂坐落四方,每座教堂外观都有独特造型,各自精采,是当地一大特色,也象征著居民的虔诚。来一场「皇家祈福」的欢迎仪式,在庆祝的音乐声下,跟著主人家手舞足蹈的跳舞,享受最单纯的欢乐。
伴随旅人脚步而行的是随处可见的原住民工艺品,代表珍贵的百合花、意味起源的百步蛇图腾,家家门前还有象征身份的木雕作品,走累了可以去体验亲手编织串珠的乐趣,在部落妈妈细心的指导下,人人瞬间都可变成工艺大师!
-
北叶观景台
北叶观景台设于北叶小学内,小学外观采用相当醒目粉红色系,在阳光照射下,能感受到原民文化的浓厚风情,学校内设置的北叶驿站能眺望隘寮溪及偌大平原。
-
大路观主题乐园
放慢生活的脚步,亲身体验大武山下的旅行探索山林间的仙人掌园区,放松南洋风水岸的宁静时光,夏日悠游白沙滩露天戏水区,是一座老少咸宜、亲子共游的屏东好所在!
-
钟理和故居
诞生于高树大路关的钟理和,是50年代台湾文学界的灵魂人物,一生致力于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是台湾后殖民时期的文学先锋军,其作品为台湾文化重要资产之一。
钟理和故居古朴的红砖院落,于西元1910年所建,为典型的客家三合院(伙房)建筑。双横屋的格局,是当时富家宅院的标记;一尺立方的大红砖砌起前院的围墙,横屋间的侧门则是文雅的燕尾起翘,亦可见钟家乃兼具文才与钱财之家。
注意事项
- 若于夏季前往,需注意高温并防晒及午后雷阵雨。
- 部分路段崎岖湿滑,须注意骑行安全。
- 尊重部落禁忌,勿擅闯族人居所,建议与族人互动获得同意后,再由他们的带领再进入。
- 路线安排,亦可携带自行车搭乘两铁火车由台铁屏东站出发及返程离开(因距离较远,因此建议安排为跨日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