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单车人文之旅
在台南市西侧靠海七股、安南一带,以往是台江内海范围,如今海水退却,留下许多沙洲、湿地以及潟湖,造就了丰富生态以及景观,是喜爱深度旅游者探索之地。
从追寻历史的角度,由台南安平骑往鹿耳门溪出海口,领略十七世纪时郑成功如何利用潮汐进入鹿耳门港道驱走荷兰人,并参访北汕尾妈祖宫鹿耳门天后宫、正统鹿耳门圣母庙。除诚心参拜外,也借由了解两座鹿耳门传统庙宇的故事中,理解港道淤积及曾文溪泛滥改道后在此留下的历史记忆。
而若从地理的角度,可以沿著潟湖、湿地间的小径来到台湾极西点,这里除了有顶头额沙洲一望无际的沙丘,旁边还矗立了一座国胜港灯塔,这是台湾本岛最西侧的灯塔,也是单车四极点环岛必达的景点。
另外在生态上,由台湾极西点向南一直到曾文溪溪口的湿地,入冬后是台湾保育类动物的黑面琵鹭栖息地,这里也是黑面琵鹭保护区,当然除了黑面琵鹭外,湿地生态丰富食物充足,本就是候鸟所爱,因此必然是鸟类观察的绝佳去处。更不用说还有像四草绿色隧道这类由红树林所形成的特有景观,都非常值得透过自行车旅行中一一去探索。
路线规划
台南车站 → 安平 → 土城正统鹿耳门圣母庙 → 国胜港灯塔(台湾极西点) → 黑面琵鹭保护区 → 四草绿色隧道
漫游安平小镇
安平古称「TAYOUAN」,是台湾名称的由来,辖区内拥有丰富史迹,如古迹安平古堡、亿载金城,其他如德国领事公馆、海山馆、原英商德记洋行、安平小砲台……等,也都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及各具特色的建筑风貌,分别呈现荷兰、郑氏、清领、日治等不同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历史足迹。台湾四百多年来最精彩的历史,皆融合在安平的结构之中。时值热兰遮城建城396年,期待以整个安平为环境博物馆之幅员,跳脱书页之疆界,为群众打开视野。来访安平,不仅可以从陆上走访踏查,更可以从运河及海上的视角,宏观安平全貌,看安平在国际舞台曾经扮演的重要角色,看大航海以降时代更迭,安平从军事到渔业、乃至商机蓬勃,洗尽铅华后重新出发,完整纪录著荷兰、郑氏、清领及日治时代之刻痕。
来访安平,如打开台湾近代史之篇章,跟随岁月的足迹,一览安平融旧铸新的风采,将成最富底蕴的文化飨宴,除古迹之外,近年市府也在港滨历史公园打造新地标─大鱼的祝福,设计团队把对于光的想像,以及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感动,灌注其中,想像台湾就像一条优美的大鱼,安静地驻留在汪洋中,这个作品也荣获「台湾景观大奖」、「2020 IESA美国国际照明设计大奖」及「2020美国照明设计奖」三项大奖;另外也打造安平运河光流域及推广安平运河游船等夜间观光,让安平小镇的夜晚更多了几分浪漫与精采。
-
台南孔庙
孔庙又称文庙,建于明永历年间,是全台最早的文庙,也是清末之前最高的官办学府,故有「全台首学」之称。这座孔庙是由郑成功部将陈永华倡议修建,清及日治时期历数次修建,现今主体则为西元1977年整建而作。
庙门以一「全台首学」金字横匾作为登堂之阶,建筑以主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大成殿为主体,殿梁悬有多方前清诸帝的钦赐御匾及蒋中正、李登辉总统等人题匾,备极尊荣;两旁东西则奉祀孔子72位弟子及历代先儒先贤神位,正殿之后为崇圣祠,祀孔子五代祖先牌位及孔鲤等先达贤儒。
-
赤崁楼
赤崁楼乃荷兰人于西元1653年创建,原称普罗民遮城(Provintia荷文为永恒之意),汉人则称之为「赤崁楼」、「番仔楼」或「红毛楼」;「赤崁楼」虽历代都有改建,至今仍大约维持原貌。
赤崁楼从荷兰时期便是行政中心,西元1661年郑成功改普罗民遮城为承天府治。清领初期台江尚未淤塞前,浪涛可直达赤崁楼下,「赤崁夕照」是当时著名的台湾八景之一。赤崁楼前有九座清领时期石龟驮碑,是从他处迁移至此,传说石龟为龙生九子之一,因好负重而变成龟状。另外「断足石马」的雕像有一传说是因石马入夜后会化作妖怪骚扰百姓,所以才被断足,成为现在的模样。后来,赤崁楼因民变的破坏及疏于管理而日渐颓圮,而原本荷式建筑的主体也加上了中式的建筑,一度上面还祭祀了观世音菩萨等神明。日治时期,赤崁楼改为陆军卫戍医院,也陆续展开修建及整修,二战后,将木制结构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将主要入口改向,而成为今日赤崁楼的模样。
-
安平古堡
荷兰人于西元1624年,在安平建造了台湾第一座城堡「热兰遮城」,也就是现在的安平古堡,这里曾是荷兰人统治的中枢,更是对外贸易的总枢纽,原本的建筑格局分为方形内城与长方形外城。西元1661年,郑成功来台驱荷后,将此地改名为安平,故热兰遮城也称为「王城」或「台湾城」,俗称安平古堡,是台湾最早的一座城池。
清康熙年间,正式将台湾纳入版图,政治中心移至府城内,进而逐渐丧失其价值。后来曾破坏城壁红砖挪为建造亿载金城之用,到了日治时期,内城荷式建筑全毁,四周以红砖砌成方形阶台,台上建造西式平房作为海关宿舍。而成为今日的纪念馆风貌,二战后改名为安平古堡,目前纪念馆边残存七十多公尺长的外城南墙残壁依然屹立,老榕攀爬,红砖班驳,是300余年来仅存的历史遗迹,诉说著曾经过往的沧桑。
-
亿载金城
亿载金城古称为「安平大砲台」或「二鲲鯓砲台」。西元1874年沈葆桢先抵安平,认为应建立大砲台以保卫府城,因此,西元1876年由法国工程师所设计完成的全台第一座西式砲台终于完成,也是全台第一座配备英国阿姆斯壮大砲的砲台,台湾的海防军事也因此而迈向近代化的一大步。建筑形制上,亿载金城属于西洋棱堡式的方形砲台,四角凸出,中央内凹。环绕砲台并有护城河,砲台上分置大、小砲,城堡中央则为操练场;形制完善、规模宏大,加上砲台威力强大,亿载金城可说是台湾南北砲台中,划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砲台后遭毁损,曾一度荒废,后被列为府城名胜之一而加以保存。二战后,大规模整修,形式和材质上已多有改变。但整修后,仍大致可看出当年的规模。外围城高约2公尺,城垣四周有护城河,林木茂密,由红砖砌成的圆拱城门则高5公尺,穿过圆拱门,城内所见是绿草如茵,平坦宽广,并有沈葆桢的纪念铜像及仿制的古炮。
-
土城正统鹿耳门圣母庙
台南是台湾的发源地,正统鹿耳门圣母庙缘起于十六世纪前,因奉祀鹿耳门妈祖而兴建。为台湾唯一奉祀有八百年以上历史鹿耳门妈金身,及建筑面积第一大规模之妈祖庙。
-
国圣港灯塔
西元1957年兴建的国圣港灯塔,位于台南市七股区国圣港,为一方锥形钢架结构,塔身颜色为黑白相间。原国圣港灯塔启用发光后,因受台风袭击及海潮侵蚀,沙洲尽失,整个灯塔陷入汪洋大海之中,西元1969年遭受「卫欧拉」台风摧袭,塔身倒塌,无法使用;同年移至附近顶头额汕另建新塔,代替旧塔发光。
-
黑面琵鹭保护区
因黑面琵鹭而声名大噪的七股湿地,每年入冬后都会成为爱鸟人士必访之地,此处就位于曾文溪出海口向北的海埔地,原本只是一般的湿地生态,因受黑面琵鹭的青睐,选在此地作为渡冬的栖息之所,因而成为全球鸟类保育人士瞩目的焦点。除了大批的黑面琵鹭之外,每年冬天到隔年春天还有海鸥、鹭科、鹬行鸟科等水鸟,以及蟹类、红树林等丰富的生态景观。
黑面琵鹭是世界上非常稀少的鸟种,被列为濒临灭绝动物保护,每年10月会从台湾北方的韩国或中国大陆的东北地区,飞到七股曾文溪口来渡冬。
-
七股潟湖
七股渔民口中的内海仔,指的就是七股潟湖,由于曾文溪的四次改道而造成今日的潟湖景观,这是目前台湾最大的一个潟湖。此处的生态资源非常丰富,单单螃蟹就有三十种以上,鱼虾贝类更多达两百种以上,是本地两万居民生计的所在。附近的龙山村大街上到处可以看到海产和鲜蚵的料理,喜欢海鲜的人不能错过。另外,在潟湖区鸟类景观丰富,也可安排赏鸟、游红树林和赏蟹的生态之旅。
-
四草绿色隧道
四草绿色隧道所指的是四草大众庙后方排水道的红树林区,这条河道因两侧遍布树龄逾50年的原生红树林,自然形成一弯如隧道般的景象,号称「迷你版亚马逊森林」,同时也是台湾唯一的水上绿色河道。
四草绿色隧道的航行路线分成两条:红树林隧道及四草台江之旅,在上竹筏之前,每位乘客都需要穿上救生衣,再领取遮阳和保护头部的斗笠,准备妥当后就可以登上竹筏,开启这场绿色隧道探险啦!隧道两旁不时有鹭鸶、夜鹭或其他鸟类低空飞过,四草大众庙红树林保护区林相优美,拥有五梨跤、水笔仔、榄李、海茄苳四种红树林。船上的解说员也会沿途细说当地生态,游客也亦可透过望远镜观察红树林下的招潮蟹、弹涂鱼等生物,是生态旅游的最佳场域,亦是摄影师最爱捕捉的自然美景。
注意事项
- 路线中有多处位于鱼塭间小径,开阔环境下无参照建筑或山丘较易失去方位感,因此骑行时请随时注意方向。
- 在冬季前往台湾极西点常遇强风,当侧向通过时要注意避免被吹倒。
- 由于路线上几无树荫遮蔽,因此不建议夏季前往。
- 如果要开车前往,可开车携带自行车至安平古堡周边之停车场出发往返。
- 冬季旅游需注意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