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安平区
安平古称「TAYOUAN」,是台湾名称的由来,辖区内拥有丰富史迹,如一级古迹安平古堡丶亿载金城,其他如德国领事公馆丶海山馆丶原英商德记洋行丶安平小炮台……等,也都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及各具特色的建筑风貌,分别呈现荷据丶明郑丶清朝丶日治等不同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历史足迹。台湾四百多年来最精彩的历史,皆融合在安平的结构之中。时值热兰遮城建城396年,期待以整个安平为环境博物馆之幅员,跳脱书页之疆界,为群众打开视野。来访安平,不仅可以从陆上走访踏查,更可以从运河及海上的视角,宏观安平全貌,看安平在世界舞台曾经扮演的重要角色,看大航海以降时代更迭,安平从军事到渔业丶乃至商机蓬勃,洗尽铅华後重新出发,完整纪录着荷治丶郑垦丶清领及日据时代之刻痕。
来访安平,如打开台湾近代史之篇章,跟随岁月的足迹,一览安平融旧铸新的风采,将成最富底蕴的文化宴飨。
玩景点
古迹名胜
安平可说是台湾历史的源头,历代政权入主台湾时,多以安平为起点,故有许多重要的公共建筑与军事要塞皆在安平兴设,包含荷兰时期的热兰遮城(现安平古堡丶台湾城残迹);乌特勒支堡(现明清古墓区)丶清领时的二鲲鯓炮台丶安平小炮台丶金门五馆(现仅存海山馆)丶乾隆海堤;日治时期的安平教会丶国民政府时期的圣乐伦天主堂等,再再彰显安平在时间推移的各区间,皆占有一定的重要性,这些公共建筑,亦成为在地安平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资产。
-
-
港湾设施
安平自古以来,以港口的身分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虽明清以後逐渐淤积,又因日治时期高雄港的开辟而失去台湾最大港之价值,如今仍有渔船停泊。2002年整合安平周围名胜景点,并变更台南市都市计画,成立「安平港历史风景区」,该计画针对港湾性质设置许多相关设施,如位於安平渔港的周边,因渔业与养殖业所建设的渔业码头与舢版码头丶设置活鱼储运中心丶在旧聚落西侧兴建港岸旅游区丶在安平渔港东岸建设港滨历史公园等,将安平作为港口之地形发扬光大。周遭景点如大鱼的祝福丶林默娘公园丶台湾船文化园区及游艇码头等
夕游出张所
夕游出张所位於盐神白沙滩公园後方,占地约百坪。原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南支局所成立的安平支局,後因组织精简之故改名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在盐业兴盛时期这里是相当重要的一处据点,东向为煎熬盐试验工厂;北面有储藏室丶真空盐工场及高大的烟囱;西向则是盐区仓库,在光复初期事务室更改为宿舍,提供盐务总局的家属住宿。目前由在地企业经营,并重新取名为「夕游出张所」,此处与盐的渊源极深,而盐的日文发音即为SIO,而这里的地理位置也相当适合观赏夕阳,是一个游客们午後夕游的场所,因此有了夕游二字。
-
- 出张所内摆设的366种颜色的生日彩盐是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的最大因素,在缤纷的色彩之中寻找自己的专属彩盐是一大乐趣,另外还有好吃又好玩的彩色盐焗蛋,拿着木槌轻轻敲破外壳,就可品尝到热呼呼又有盐田风味的新鲜鸡蛋。
渔光岛
前身为三鲲鯓的渔光岛,拥有「半月沉江」美丽的名字。随着时过境迁,风貌易改,渔光岛依然拥有如月牙般的海岸丶纯朴的渔村风光与落日浸染的夕照美景,80年代「秋茂园」全盛时期,一日就能达到八万到十万游客人次,成为许多台南人的共同记忆。而今,随着秋茂园逐渐沉寂,历经时光淘洗的文化资产亦逐渐凋零。现在海洋型的自然生态的渔光岛,与世无争的在地居民,身怀艺术人文的单纯年轻人,爱好自由悠然的游客,形成渔光村落成为「慢活的生活社区」的理想条件。近年台南市政府与安平区公所接力,在渔光岛办理「渔光岛艺术节」及「渔光点点市集」等活动,打响渔光岛知名度,是距离台南市区最近的秘密花园。
玩商圈
安平老街
安平旧聚落以台湾第一街-「市仔街」(今延平老街)为中心向外辐射,周围聚落形成六角头社,而这些巷道中,由於尺度狭窄,外界的车辆进出不易,平日到行人丶机慢车丶摊贩小店如织,街头巷尾则贩售在地传统小吃,是常民生活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安平的巷弄中随处可见的镇宅辟邪物「剑狮」,拥有祈福丶辟邪与镇煞的功用流传至今,成为安平的代表图腾,因此安平也成为「剑狮的故乡」。但由於时代变迁,老旧民宅纷纷拆除,目前门宅前仅存的几座雕砌剑狮更显得弥足珍贵,来到安平旧聚落中,透过与观光旅游的结合,走访「寻找安平剑狮路线」,沉浸文化丰厚的纹理之中。
吃好料
-
-
安平小吃/海鲜美食巡礼
安平素以小吃闻名,许多小吃的由来与安平历史发展及临海地区饮食习惯有关,後来部分小吃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垦而流传到其他地方,直到现在安平仍有不少小吃保留传统的风味,并吸引游客专程来大快朵颐。安平传统小吃的文化,完整的保存在旧聚落的生活纹理中。走访安平,除了可以寻得「安平点心有三宝,豆花虾饼咸酸甜」等可口的点心,更有许多临港海鲜餐厅,鲜而有味丶价格平实,让游客得以体验民以食为天的常民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