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淡水区
-
淡水古称沪尾,不仅为全台知名的观光小镇,更是许多海外的观光客造访台湾的首选景点。淡水,不只是拥有令人着迷的渔港风情,也有着丰富自然生态,更有着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每年总是吸引近800万人次的游客来沪尾参观游憩。
-
玩景点
-
-
淡水古迹博物馆及园区
「淡水古迹博物馆」于西元2005年7月1日创立,不仅串连淡水古迹建筑群,让大家更能深入了解淡水的历史文化特色,搭配重生丶整合再利用的功能,重现淡水古迹的美好;其中只要花小钱购买参观票就能一次饱览「红毛城」丶「小白宫」丶「沪尾礮台」等三大景点,其他景点几乎都是免费参观,而且还有多种互动装置与图文并茂的解说,不管是大小朋友都能轻松游览!
-
-
淡水海关码头园区
清朝时曾因1858年(咸丰八年)天津条约及1860年(咸丰十年)北京条约,而成为全台极为重要的港口,在贸易史上具有举足轻重之领土。当时的港务局码头及英国领事船屋就在此设立,中国政府后正式延期请英国人李泰国(Horatio N. Lay)为“总税务司”,海关管理权移转给洋人,这是重力式岸壁构造的淡水海关码头,岸壁表面全为硬石,内填卵石的石材建造,这是为了阻挡潮水的侵蚀。目前开放自行车牵引进入园区巡览,在景观方面视野良好,至少可在园区河畔远眺关渡大桥,还可以一览淡水河口夕阳美景,附近还有陈列许多淡水风景明信片的“淡水渔业生活文化影像馆”以及可观赏山海景观,落日美景的景观咖啡厅可参观与休息。
-
-
淡水渔人舞台
「渔人码头」在2016年5月到9月,成立了全台第一个海港livehouse「渔人舞台」,作为原创音乐的摇篮,透过固定的展演与长期经营,发表创作丶交流分享,激荡孕育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淡水拥有夕阳馀晖等得天独厚的美景,在海景丶海风的簇拥下多组原创乐团轮番上阵竞演,带给许多海内外游客全新的音乐体验。音乐丶日落丶啤酒丶鱼,就是淡水「渔人舞台」的一切,来此可以吹着凉凉海风,体验音乐丶日落与美食交织的愉快氛围。
-
-
云门剧场
位于淡水高尔夫球场与沪尾炮台之间,远眺观音山与淡水河出海口,淡绿玻璃帷幕的建筑映照周遭高树,融入恬静的绿色地景。艺术大师朱铭生活感的凋像组群罗列户外空间,趣味盎然,亲切欢迎各界访客。这是云门基金会与舞团创作工作的场域,由此出发,巡演台湾迈向世界。这也是一个汇聚海内外艺术家创作丶演出丶跨界交流的平台;并透过艺文推广活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成为全民共享的绿色园区。
-
-
缘道观音庙
缘道观音庙主体是一栋地下一层及地上四层的彷唐式建筑,以木材为整体设计主轴,表现出一种古朴风格,一楼是参拜大厅,供奉大自在王佛丶四大菩萨及佛乘宗第二代祖师缘道菩萨,顶楼是可远眺山海景致的抱月挽星台。在主体建筑的四周另有户外休憩区,更是绿意盎然,有人造瀑布丶小桥流水以及步道的庭园造景,走在园区中,可以发现有三十三尊菩萨以或站立丶或躺卧丶或盘坐的姿势座落其中,再加上古朴的建筑,以及山区清新的空气,令人有种心旷神怡之感。庙内的「千手千眼观世因菩萨座佛圣像」已获金氏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大钢制塑凋」。
-
-
前清英国领事馆
位于红毛城东侧的「英国领事馆官邸」,是红砖丶拱廊的洋楼建筑,完全不同于红毛城的城堡风格。领事馆的砖造建筑由英国建筑师设计丶中国技师施工,并运用中国建材,红砖楼丶拱圈回廊丶斜屋顶和高台阶等成功表现出典型殖民地建筑的特色。
正门外砖墙上有12幅砖凋,内容包括象徵英国的蔷薇,维多利亚年代的「VR1891」图案,有台湾地方风格的绿釉花瓶栏杆丶台基附近的「古钱纹」石刻窗。
-
-
红树林生态保留区
位于捷运红树林站旁,为一个寓教于乐的生态教室,介绍位于淡水的水笔仔生态,为北台湾重要的自然生态环境。
玩商圈
-
-
淡水渔人码头
位于淡水河出海口右岸,将渔港功能多元化,成为一个兼具游憩功能的港区公园,来「渔人码头」一定不能错过的两大地标,一个是可以眺望海景的絶佳场地「原木栈道」;另一个是白色风帆造型的招牌地标「情人桥」,每逢接近下午时分,常会看到大批人潮在此等待补捉夕阳入海的美丽景色,入夜后,整座情人桥依序变换浪漫的五彩灯光,更是合影打卡的必拍首选。
吃好料
-
-
有河book
座落于淡水河岸,捷运站与渡船头之间,由686和隐匿于2006年底开设。店主一位是诗人,一位是影评人,因而店内藏书对诗集丶电影类别特别关注;尤以诗集,更是特有一区乃店主私藏展示绝版书,只展不售。以新书为主,分类有文学丶电影丶生态丶旅游……等等。附设咖啡吧,不定期举办电影放映讨论会丶新书发表会丶诗歌朗诵会丶独立音乐人演唱会丶各种社会议题讨论会……等等
买好物
-
-
牧师楼
牧师楼与姑娘楼为两栋回廊式洋楼,隶属于真理大学的一部份,仅于学校上课期间开放,由于并非公共观光景点,入内参观请保持安静与参观礼仪。为了提供当时来台的女宣教士一个合适住所,吴威廉牧师在西班牙式的马偕故居西侧择地建屋。由于最先入住的是高姑娘丶金姑娘,淡水人就称它为「姑娘楼」。西元1909年,吴威廉牧师又在「姑娘楼」西侧,建了一栋相似的红砖洋楼作为其寓所。后来明有德丶孙雅各两位牧师(淡中代校长)居住过,因而俗称「牧师楼」。此外,在另一侧还有贩售文创商品及咖啡豆,可选购此地专卖的「牧师楼咖啡豆」当伴手礼,并参观柜台旁历史久远且价格不菲的咖啡机,再顺手带张牧师楼专属的「手绘明信片」回去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