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县莒光乡
作家苦苓复出的散文书-「我在离离离岛的日子」,描绘的海角乐园即是莒光乡的东莒岛,只有星空,海岸,芒草原,看似荒芜的孤岛,却成了他心灵的乐园。莒光乡旧名白犬、白肯(「肯」为福州话「犬」之拟音),因其二岛山形如二狗,东岛称东犬岛,西岛称西犬岛,合称「白犬列岛」,其后更名为莒光乡,寓意「毋忘在莒」,东犬岛、西犬岛因此更名为东莒岛、西莒岛。西莒青帆村的「山海一家」,是昔日韩战期间美国西方公司的办公处所,来到山海一家,抚今思昔,令人无限感慨与追念。莒光乡的福正与大埔闽东建筑聚落、东莒灯塔与大埔石刻古迹展现出小岛的淳朴风情与历史文化。而西莒的方块海近来被喻为世界唯二、亚洲第一的奇景,岛上更有CNN报导此生必看的十五大自然美景之一蓝眼泪,号称蓝眼泪的故乡。莒光乡的丰富人文历史、生态美景、作家的海角乐园值得您前来一探究竟。
马祖列岛主要包含南竿、北竿、东莒、西莒和东引五岛,位于台湾本岛西北方,隔海与大陆闽江口遥遥相望。马祖的开发最早始于元朝,是大陆渔民出海捕渔时休憩避风之所,明末清初期间当地为倭寇所盘据。到了清朝初期才又有福州沿海渔民移居此地,并逐渐形成具血缘关系的村落。莒光乡有东、西莒两岛,两岛四面环海,且多峡湾港澳,极富渔获之利。这里不但曾经是平服倭寇的古战场,也是屹立于闽江口不灭的明灯,除战备工事外,古朴的福正与大浦两座渔村、年代久远的二级古迹东犬灯塔与三级古迹大埔石刻等,均值得参访。
(一)福正聚落
福正村曾经是东莒最大、人口最多的繁荣渔村,由于渔源枯竭,人口大量外移,至今只剩下约十户人家居住。不过,在县政府的规划下,福正和大埔石刻原有的闽东传统石屋,陆续进行修复,游走在阶梯巷弄间,海风拂面而来,彷佛回到昔日渔村情景。
(二)大埔聚落
除灯塔下方的福正聚落,在大埔石刻旁的大埔聚落亦是值得一看老房子的必备行程。福州语「浦」为小港湾之意。东莒附近海域早先盛产黄鱼、鲳鱼与带鱼,大埔是岛上仅次于福正的第二大传统渔村,澳口面南,为一个天然港湾,景色秀丽;聚落对面之「对面山」(又称楼仔顶)正好可以阻挡冬季北风的入侵,故岛上的居民,常依经验法则顺应季风变化改变渔作澳口,因而有「夏福正,冬大埔」的居住惯例。
(三)东莒灯塔
清朝因鸦片战争失利,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沿海通商,为便于辨别福州方位,同治年间应英人要求兴建灯塔,在此历史背景下,东犬灯塔于焉诞生。东莒灯塔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连接灯塔与办公室的草地上,筑有一道长达30公尺的白色防风矮墙,当地居民称此地为「白毛城」,主因是东犬灯塔位处高地,风势强劲,为免守灯人手上的煤油灯被风吹袭,才特地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