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县长滨乡

一、认识长滨

位于台东县东北端,北临花莲县丰滨乡,东滨太平洋,西邻花莲县玉里镇、富里乡,南接成功镇。背山面海,以丘陵地形为主,海岸线极长,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乡内居民以台湾原住民阿美族为主,亦有布农族、噶玛兰族、汉人及平埔族,产业以农业及渔业为主。

二、自然环境

在地形上为一南北狭长的冲积扇。长滨冲积扇面积广大,大致北起城子桥南至粗石桥,由城埔溪、长滨溪共同冲积而成。扇顶位于忠勇村,高约 190 公尺,自西北向东南呈成缓坡逐渐向扇端降低,长达 3.6 公里,扇端达海岸公路台 11 线,略向外突出成三角弧。

扇端最突出的北缘及南缘均为海蚀后退而形成的海崖,高度约30~45公尺,北缘长光附近的海崖基盘由火山集块岩和凝灰质砂、泥土所组成,高度 10 公尺处有珊瑚礁堆积,最上部则有厚达 2~3 公尺的细粒海砾堆积。南缘的海崖剖面亦有相同的海砾堆积层。

现今的长滨冲积扇为次循环的产物,即旧期冲积扇形成后,发生大海进将大部分扇面蚀去,余下扇顶的残面及扇端的残丘,并在左侧扇央的产业道路与长滨大圳交会处的集块岩残丘上留有高 95.8 和 92 公尺的两段海蚀凹壁,为大海进的证据。海进结束后,再堆积成 现今紧邻于第一阶海阶的新扇面。

如此大面积的平坦缓坡正好提供了农业发展良好的环境,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地居民多将土地开垦为农田。而海岸区则因自然营力,形成了不同的地形特色,如海蚀洞、海呻、海湾,居民除了利用海湾、海岬来进行水产活动,八仙洞地区的海蚀洞群,更是成为居民从事观光产业的要地。

三、族群文化

乡内居民以台湾原住民阿美族为主,亦有布农族、噶玛兰族、汉人及平埔埔族,其中原住民约占 6 成人口,是个多元族群文化融合的地方。

阿美族丰年祭

每年 7~9 月份各部落丰年祭是阿美族重要的传统岁时祭仪,藉祭典仪式感谢上苍与祖灵庇佑外,也在传统歌舞过程中,凝聚族人情感, 让部落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各景点介绍

一、金刚山及金刚大道

(一) 观光环境建设

金刚大道位于本乡金刚大道即为东13 乡道,沿路设置自行车道,名称为忠勇自行车道,游客可以边骑脚踏车,沿路欣赏美景,吹着徐徐的海风与山风,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位于金刚大道旁的凉亭,在这里可以望向辽阔的太平洋,在凉亭泡茶、聊天、发呆看风景,享受一下午大自然的美好。

(二) 观光内容与特色

金刚大道之称,原因是它就位于金刚山山脚下的关系,倚着气势磅礡的金刚山,前方无边际且辽阔无比的太平洋,道路两旁没有电线杆,两侧层次分明且绿油油的梯田,山与海围绕、道路笔直且依山傍海的绝妙风景,所谓传说中的「海天一线」,在金刚大道上展露的一览无遗。

由于金刚大道视野壮阔,清晨看日出升起,吹着山岚海风坐在凉亭中听着虫鸣蛙叫,自在无扰徜徉于满天星斗下,躺在笔直的道路上,四周既无光 害又没有遮蔽物,视野辽阔,夜晚真的是绝佳的观星地点。

二、乌石鼻

拥有辽阔山海视野景观的「乌石鼻」位于长滨乡南端,邻近石雨伞风景区。特殊的火山熔岩地景让此区充满丰富多变的地貌与滨海生态,潮池、海蚀沟与奇特的 熔岩地貌,让人忍不住充满对过去地壳变动的奇幻想像。为在地小型渔港,目前仅供胶筏小船出入,每年有不少矶钓及潜 水游客前来,也曾于 2009 年荣获渔业署「十大魅力渔港」之一。

三、樟原船型教堂

「樟原」是长滨乡最北端的聚落,当地以阿美族人为主要居住族群,不过位于樟 原村北边的大峰峰部落则是台东县境内噶玛兰族人口最多的部落,因此每年七月同时有噶玛兰族的「海祭」与阿美族人的「丰年祭」在村落里分别举行。而日治时期,樟原也曾经是采樟制脑的重地,目前村内仍可看见成荫的老樟树。 目前樟原村内最富盛名的地标便是「樟原船型教堂」。「樟原基督长老教会」是樟原部落信仰中心之一,原本的教堂在 1980 年代因台风受损后,由在地居民学习「诺亚方舟」的精神,透过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集体奉献,共同打造一座外观洁白的船型教堂,完成后如同一艘实际停泊在村内的船只;搭配外围墙面鲜明的部落生活文化图像与教堂屋顶庄严的十字架,如今成为樟原村最具特色的地标, 也经常吸引游客前来参访拍照。

四、长滨乡运动公园

位于长滨市区邮局后方的山坡上,公园占地十分宽广,有蓊郁的大树、宽广的草皮、简易的运动设施与多条健走步道。 沿着公园内的数条步道行走,可选择先抵达可爱的蘑菇造型凉亭与溜滑梯游憩设施区,接着往山坡上沿路健行,经过中央研究院在此地设置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观测站后,视野便开始一路开展。

五、新希望广场

办理本乡各项传统竞技(射箭暨槌球联谊竞赛)等场域 。

本乡为发扬传统射箭技艺及提倡槌球活动,每年于长光小区新希望广场办理是项活动,每年计有槌球 18 队及来自丰滨、长滨、成功、东河等传统射箭好手 20 队报名参加,藉此让参与的选手有相互学习切磋之机会,对传统文化技艺传承延续有其正面的意义。

六、水岸生态池

拥有完整的生态系,成了学生观察生物的最佳场所 。长滨国小将校园内一座日治时代存在至今的湿地复育成生态池,才一年半时间就 造就了完整生态系,鸟虫蛙蛇变成常客,最近又来了从未在当地现身的水雉,让 师生惊艳。这座湿地早在日治时代就由日籍区长大量种植本土种的台湾萍蓬草, 但后来满覆外来种的水生植物布袋莲,本土水草几乎灭绝,加上福寿螺入侵,本 土水生生态系大乱。本所年度计划施作位于长滨国小校园,利用既有生态园区空间,透过环境改善及 周边环境整理,作为校园经营小区教室绿色校园之场域,同时配合邻近长滨国小 之地理区位优势,作为小区居民休憩活动之空间营造。

改善园区闲置空间,提升聚落整体环境景观。
以村落文化之展演场域空间,作为文化展演与传承之核心。
村落小区生态园区环境营造

七、石棺遗址

长光岩棺 。

长滨乡是一处古老的土地,除了八仙洞外,在忠勇小区、长光小区也都曾先后出 土不少史前文物。不过早年因文化资产保存观念不足,许多珍贵的史前遗址或文 物隐没在常民小区家中,或是被赠送、成为居民家俱的一部份。

而在长光小区内小区居民住宅区,遗留一处岩棺,或称为「石棺」遗址。最初因 为地主农耕需求,在整地时于屋后沙丘中发现。「长光岩棺」本身并不是一座可 移动、独立雕凿出来的文物,而是直接雕凿于巨型岩石地表上,呈现长方型凹槽、 附带穿孔的型态。虽然岩棺过去究竟是否作为葬器的说法有待后续出土研究与考 证,但这都是长滨在地十分古老且珍贵的文化资产。

目前岩棺旁规划有木栈步道,参观游客可沿着木栈步道环视巨石上的岩棺,遥想史前人生活的各种样貌。

八、保安宫

居民的信仰及心灵寄托 。

保安宫位于长滨乡忠勇部落的北侧,背山面海,在长滨冲积扇平原的扇顶,景色 非常秀丽。忠勇早年称加走湾头,光复后更名为忠勇村,村内居民以从屏东赤山万金的西拉雅马卡道族为主,一百二十年多年前,入垦时头人潘石隆从屏东向潭 迎回一尊玄天上帝,安置在公廨供人祀拜。

早期平埔族人尚保有传统的祭壶仪式,而且族人聚集的部落都会有乙座「公廨」, 内奉祀阿立祖(太祖)神位,以壶祀之。一般汉人则称为「矸仔佛」;保安宫的前身即是早年的「公廨」,是庄内族人信仰的中心。日据晚期,日人极力推行皇民政策,以政治的手段干涉居民信仰,将原有的「矸仔佛」等以火全数焚毁。居民屋内也一同禁止设置祭拜,当时憨厚朴实的西拉雅族人,只好将矸仔佛」请至隐密性高的大茄苳树头奉祀,以避日人的搜查。

「公廨」早期为茅草竹屋,非常简陋大正三年改建为保安宫,以玄天上帝为供奉的主神,再以砖瓦重建为目前的风貌,新庙以闽南燕尾建筑为主,龙柱、神龛皆为汉式,已难看出平埔族人传统「公廨」的风貌;而且早期每年阿立祖诞辰日,族人跳戏的仪式已不复见,仅于每年农历三月三日玄天上帝圣诞,庄内居民才曾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受访者:潘船添,采访者:林胜贤)

九、石龟

石龟许愿池 。
本乡中城聚落北侧,可见一石龟许愿池,今立有一石龟缘由解说牌,内文载明石龟之由来,其内容为:

石龟原只是一块埋在田里的扁平石头,这块石头原埋在潘金玲先生的田里,因烂泥很深无法用牛只耕作,而以人工开挖,每次开挖时,在同样地点都会碰到大块石头,详细察看一下,结果是一块状如龟腹的壳,因此居民称之为石龟。发现石头后,地主愿搬往路口榕树下当桌子,供大家休息。经大家同心协力,以竹棍当滚轮将石头搬到榕树下,在榕树下停放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居民不平安,常常发生意外事故,据说是石龟托梦给地主,表示它不愿待在榕树下,要回到原来的地方。居民认为,石龟有灵,于是在 1996 年夏天将石龟迁回原位,并搭盖简单的铁皮屋供大家祭拜。据考古学家表示这块石头有考古价值,并经常带领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十、吴若石神父

长滨天主堂& 吴神父脚底按摩-一甲子的服务与奉献。

「长滨天主堂」属于天主教白冷会,于 1956 年创立,当时许多来自瑞士籍的神父、修士和修女,被派遣来到台东后,奉献一甲子的光阴,为台东在地居民带来精神信仰、医疗与文化上的支持与扶助。

吴若石神父祖籍瑞士,30 岁的时候来到台湾,落脚台东县长滨乡,最初因水土不服,引发严重的关节炎,后来在教会的薛修士引荐一本德文的脚底按摩书,经过自行练习后,舒缓了疼痛,自此也展开以研究脚底按摩助人的心愿,也成为至今牧灵的重要媒介。

吴神父的脚底按摩,结合中医「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概念, 透过脚底按摩,便能知道身体的病根所在。这项技术持续被传扬开来后,神父更透过培训考试机制,培训长滨在地人及新移民获得一技之长,协助改善在地人的生活困境,让专业按摩成为「既可自助、亦可助人」的重要技术。目前除了固定每日 9:00-12:00 在长滨天主堂有足部反射健康法服务以外,在台 11 线 85.1k 处的农会长滨驿站旁亦有吴神父生活馆提供预约服务。

十一、八仙洞

台湾最古老的人类遗址。

「八仙洞」位于长滨乡海岸山脉东侧岩壁上,是长滨乡最负盛名的景点,同时也是台湾探究史前文化最珍贵的考古遗址及「风景特定区」。

然而,八仙洞其实并不是指单一的洞穴,而是位于此处山丘上一群洞穴的总称。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在海拔 10 公尺到 200 公尺之间的岩壁上,总共发现了大小 30 个洞,还有一些岩荫。这些因海蚀作用与地壳抬升形成的天然洞穴,经过考古发掘后,发现八仙洞属「长滨文化」,保留了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遗迹,是台湾少见的洞穴遗址外,也是目前已知最早有人类活动的考古遗址,在台湾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来到八仙洞,可沿着已规划完成之木栈步道探访神秘的洞穴地景,越往高处走,除了沿途感受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外,在「干元洞」及「海雷洞」一代,还能饱览长滨地区美丽的太平洋美景与海阶地貌,是一处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教室。

十二、石门长滨自行车道

台湾东海岸数百年来经由菲律宾海洋板块及欧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影响之下,形成造山运动,进而造出绝佳的地质景观。连接太平洋,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经常可见鲸豚跳跃海面的景象,不禁令人惊叹起大自然生态的奥妙。

长滨自行车道沿途经过石梯坪、长虹桥、北回归线标及八仙洞等东海岸知名景点, 除供驻足停留外,更可安排半日或一日的游程。长滨海岸其平整的海岸线、防风林景观更成为电影场景,《最遥远的距离》、《练习曲》等电影就曾在此取景入镜。

此外,还有东管处在沿线精心设置的观景凉亭,由于凉亭均设于开阔、展望极佳的处所,因此,不但可供游客驻足休息,更可将东海岸山水美景尽收眼底。 最特别的是,沿着自行车道行驶,沿途可欣赏到林投、黄橦、草海桐等东海岸常见的海岸林植群、珊瑚礁岩及大型潮池等,此外还可观看到稀奇珍贵的鸟类,像是燕鸥、乌头翁、水鸟类及矶鹬等,置身于那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极佳的休闲与视觉飨宴。

十三、忠勇小区自行车道

位于长滨西侧海岸山脉山麓的忠勇小区、长光小区拥有丰富且悠久的历史遗迹, 长滨乡公所因应规划出一条环状单车路线,从长滨市区左转入东 13 产业道路,会先到达大榕树景点,可在此稍做休息后继续往上骑,到了山脚下的忠勇小区, 可见到石器时代的忠勇遗址,这里地势较高可远眺太平洋海景。继续骑出小区后, 道路变得豁然开朗,沿途没有任何建筑物与电线杆,远处的海岸山脉与四周草原形成一幅悠闲天然美景。到了终点长光小区,可在村子里的长光石棺遗址见证东 海岸开发历史,是不容错过的景点。

十四、长滨梯田风光

每年稻作为第一期盛产,第二期休耕,由于东海岸坡度平缓的土地面积有限,所 以稻米耕作的土地利用多乃梯田形式为主,一来可以增加土地面积的耕作,二来 海岸山脉水资源有限,梯田可以利用高低差让灌溉水源,能达到最有效的利用,而长光梯田在东海岸的规模之大,算数一数二的,本乡梯田景点位于真柄、城子埔、长光及忠勇小区,南北两侧则是梯田绵绵,稻田和白鹭鸶相互陪衬,田园风光自然可亲。位在台 11 线 85 公里处的东 13 乡道上的金刚大道,笔直道路依山傍海的绝美景点,沿着马路两旁是翠绿的梯田,路的尽头则衔接着蔚蓝的海与天空。

十五、樟原冷泉

冷泉其实就位在海边,即使盛夏时节泡进去也会冷的叽叽叫。这个冷泉其实只是 一个终年水源不断的地面水井冒出来的地下水。冷泉很早以前就有了,可以上溯至日治时期或甚至更早,在那个没有自来水的年代,不要说公共区域,就连家家 户户自己都会开凿一口井以抽取地下水供日用。

2016年重新打造,不只有凉亭,上面还有一个观景平台,可以从旁边的楼梯上去近观太平洋的壮阔,也在周围整理了一块绿地,旁边有架设铁马停车架,让日益风行的铁马背包客可以在这里停车稍作休息,洗把脸,喝口水,上去看看太平洋,台 11 线的路口增设一个指标,从路口下去冷泉的斜坡做了一个很宽阔的阶梯,让人比较容易找到,不然没有人带还真是不知道这里有这么一个方便铁马客的好地方。

十六、安通越岭古道

本所与林务局共同完成步道与联络道路,安通越岭古道为横跨花莲台东二县的第 一线古道,由花东海岸横越海岸山脉,进入花东纵谷,东起台东县长滨乡南竹湖, 西迄花莲县玉里镇安通温泉区,沿途山水秀丽,风光明媚。

安通越岭道起至花莲县玉里镇安通温泉区,终至台东县长滨乡竹湖村,是第一条 横跨花东海岸山脉的步道,沿途不仅生态景观丰富,更有其深厚的历史意涵,踏 上步道让健行者缅怀过去的景致,寻找前人的轨迹。

安通越岭道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清朝时期因「开山抚番」的政策,提督吴光亮因此开辟越岭道,而这条古道也成为清朝时期至日据时期,阿美族与平埔族结婚的姻亲道路,也是传教士进入后山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传教道路,以及居民走私鱼货、烟草,躲避日警查缉的运输道路。

■各活动介绍

一、马拉松选手之夜来长滨吃办桌

为配合东部海岸风景区管理处办理 108 年『长滨双浪金刚马拉松-选手之夜,来长滨吃办桌』活动。

参与本次路跑选手、飨宴美食游客及机关贵宾共 600 人次,结合在地业者提供最具有特色美食,以传统办桌方式呈现。为推广长滨农特产品、营销本乡在地美食餐厅,本所特别举办长滨山海宴,集结本乡众家美食联合为您上菜,超值菜单, 让您一次吃遍长滨!另外每位用餐嘉宾都可获超值农特产品福袋,让您有吃又有拿!

二、长滨双浪金刚马拉松活动

为提升本乡参与活动之热情,配合部海岸风景区管理处于本乡举办长滨双浪金刚马拉松活动,结合在地观光资源,推展文化产业新风貌,此次活动项目分为全马组 42.195km、半马组 21km 及乐活组7.5km,以报名优惠 200 名跑者,用精彩与热情的心,号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竭诚欢迎本乡跑友一起来共襄盛举。

本乡各村民也展现热情,组队设立加油团,为来自各地的选手们加油打气,为配合长滨金刚双浪马拉松赛,推广本乡人文风情,激发团队创意竞赛及团队合作精神及展现本乡热情。

三、长滨乡 Kakacawan 海祭文化暨端午节观光活动

为提升长滨乡 Kakacawan 海祭文化观光活动的知名度,推广东海岸观光旅游、 营销东台湾美丽海湾之旅,导入参访人潮促进地方观光及营销在地部落传统特色,强化地方观光平台角色,整合营销农特产品及带动在地产业发展及体验了解在地 原住民文化祭仪及与推广部落深度旅游景点体验活动,本所每年假长滨渔港举办 2019 长滨乡 kakacawan 海祭文化暨端午节观光活动。

当日会举行海祭祈福仪式,透过祈福仪式让族人缅怀祖灵,共同守护文化美丽之地。亦有传统竞技活动,藉由各项竞技赛事活动,展现体态之美,体验祖先过去生活乐趣,也让文化意义深植人心。现场也设置原住民手工艺品展售区、农渔特产品特色展售区,游客亦可搭乘赏鲸船出海欣赏海面上跳跃的鲸豚及窜飞的飞鱼, 体验加走湾沿岸碧海蓝天之美景。欢迎游客踊跃参加!

四、最美星空音乐会

本乡金刚大道即为东 13 乡道,也就是忠勇自行车道。倚着气势磅礡的金刚山,前方无边际且辽阔无比的太平洋,道路两旁没有电线杆,两侧层次分明且绿油油的梯田,山与海围绕、道路笔直且依山傍海的绝妙风景传说中「海天一线」,在金刚大道上一览无遗。

位在台 11 线 85 公里处的东 13 乡道上的金刚大道,笔直道路依山傍海的绝美景点,沿着马路两旁是翠绿的梯田,路的尽头则衔接着蔚蓝的海与天空,顺走让金刚山当背景,逆走则有蓝蓝大海当背景,都会被眼前的景象所慑服,美得让人陶醉又梦幻。 由于金刚大道视野壮阔,清晨看日出升起,吹着山岚海风坐在凉亭中听着虫鸣蛙叫,自在无扰徜徉于满天星斗下,四周既无光害又没有遮蔽物,视野辽阔,可以躺在笔直的道路上,无光害的夜晚是绝佳观星地点。

五、长滨米暨农特产品营销活动

2018年长滨乡公所推出「长滨米产地证明标章」,将生产的稻米,经过「残留农药」和「稻米质量」的检验,透过安全农法、符合农药残留标准、严谨的田间管理、米粒质量达CNS 二级以上标准,经申请并通过审查,核发 「长滨米」产区认证标章贩卖。

本活动已举行 2 年,各展出的产品包括长滨乡享负盛名的红藜、手工海盐、 手工黑糖以及纯海水养殖的白虾等农特产品,都是长滨在地小农们精心栽种出的在地好风味。

「长滨米产地证明标章」,代表长滨米农业生产为消费者负责,提升食品安全从产地开始控管开始,活动开幕当日就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采购,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并有亚洲百大名厨展示长滨米及农特产品的创意料理,同时另 外也准备米食料理要分享给游客,让游客亲自品尝长滨米与优质农特产品的好滋味,也特别提醒活动上也规划了部落工艺 DIY 体验及原住民团体等精彩表演,游客呷好米、玩工艺,还可以抽好礼,活动内容相当丰富,热闹非凡。

■长滨米介绍

一、长滨米

2018年长滨乡公所推出「长滨米产地证明标章」,将生产的稻米,经过「残留农药」和「稻米质量」的检验,透过安全农法、符合农药残留标准、严谨的田间管理、米粒质量达CNS 二级以上标准,经申请并通过审查,核发「长滨米」 产区认证标章贩卖。

长滨乡所产稻米其特色有:

产地与水质完全没受工业相关废弃物的污染。当地日照充足,而且终年海风吹拂,使得相关害虫不易生长。主要是生长环 境的气候、无污染的土壤及富含矿物质的水源。吹的是经由太平洋来的海风, 不易产生水稻成长之病虫害。目前耕种大都是以一年一期为主,所以将近半 年的稻田都是处于休耕养地的阶段,减少外加肥料的使用。

品种特征:本乡每年种植稻米农户约 542 户,稻米第一期、第二期稻米面积约 450 公顷,一公顷产量 6,000 公斤稻米。本乡种植稻米品种为高雄 139 号米及 台东 30 号为种植大宗,高雄 139 号米:该品种为高雄农改场改良推行,由于该品种多种植于花、东地区,米质与食味质良好,便将该品种列为良质米推荐品种, 目前该品种多集中于东部地区,吃起来口感 Q 弹、米粒颗颗饱满、并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食味值与日本稻米不相上下。

经典小镇列表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