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县关山镇
关山镇自日治时代开始,即为纵谷行政中心,故兴建许多日式官邸和建筑,另外配合木材及甘蔗北送,于百年之前即兴建火车铁路,之后商业进驻,百业蓬勃发展,奠定关山镇的成长脉络,市区街区为全国最具棋盘格式规划,警察宿舍,台铁宿舍,官员官邸,则是日式庭院式建筑,梁柱材料,也大多以桧木等珍贵树种使用,深具建筑文化特色。
关山镇全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型气候,整年度气温变化不大,全镇除丘棱地形外,大多为肥沃的平壤稻田,农产品以水稻为主,是全台东稻米栽种面积最大的乡镇,也是著名的良质米产出专区,另外猪只饲养也达一定规模,质量也是出类拔萃,除此之外,客家腌渍文化,也在本镇扎下深厚的基础,可说是农特产及族群融合最为丰富的乡镇之一。
■交通环境
关山位于花东纵谷平原上,交通上主要有花东铁路及省道台九线贯穿其中,一般大众前往关山的方式有下列三种:
- 搭火车:北部可搭北回铁路接花东段,在关山站下车。住南部者,可搭南回铁路到台东站,接花东线到关山站下车。
- 搭公交车:可在台东市搭鼎东客运(山线)、花莲客运(富东线)及台湾好行到关山站下车。
- 自行开车:可循台九线直接到关山。
■观光基础
(一) 关山亲水公园
全国第一座环保亲水公园,这座公园的建立,使偏处东台湾纵谷山区、人口仅一万余人的关山镇,成为全台知名的绿美化城镇,并荣获第一届「魅力城乡大奖:特优」。现在已经成为全体关山镇民的共同资产,亦提供居民每日 晨昏休闲运动的最佳场所;同时也是外地游客的观光景点、休旅所在。2018 年亦在台东县政府首创【台东县最美星空选拔】评选为台东最美星空一星等点位 。
(二) 关山环镇自行车道
关山镇环镇自行车道系台湾第一条自行车休闲专用道,迄今仍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自行车道之一,自行车道环山绕水,绵延十二公里,串联关山地区许多不同风貌的自然、人文景观。将卑南溪水、两侧高山和农村风光联成一道动态美景,供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欣赏徜徉。这是认识关山地方特色的绝佳赏玩路线,骑乘单车,甚或散步其间,都能感受到关山这个绿色小镇的恬静幽美。
由靠近环保亲水公园的起点出发,出发前可先看看「关山环镇自行车道」解说牌,了解全程概况。先行「亲水段」路线,亲水段沿着红石溪右岸,溯溪岸而行,溪水清澈、淙淙水声,令人流连。到红石溪畔,偶或可见水牛在溪中泡水,牛背上或有白鹭丝伫立,一派自然农村景致。车道沿线绿美化工程极佳,骑在绿荫之中,凉风徐徐,即使夏季盛暑,也不怕烈日暴晒。沿途经过槟榔小径,在槟榔花开季节, 浓郁花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除槟榔树外,还有各色树种,如破布仔树、水黄皮树等,各具特色。车道两侧亦可见稻田风光, 这是生产优质稻米「关山米」的地方。放眼望去阡陌纵横、绿野平畴,夏季是一片绿油油的水田,冬末春初可见黄澄澄的油菜花田,四时美景,皆宛如一幅幅印象派图画般,令人陶醉。
自行车专用道大部分的路段平坦,轻松好骑。只有少数路段有点坡度,那就是著名的好汉坡,正是考验脚力的所在。过了好汉坡,就来到环镇自行车道的「亲山段」。亲山段位于中央山脉山脚下,此段车道也是沿着关山大圳修建,所经之处有山有水, 风景如画。
自行车专用道大抵沿着关山镇外环道路整建,因此绕一圈正好尽览关山全镇风光。尤其亲山路段居高临下,在凉亭休息站,正是最佳赏景地点:整个关山镇市街景观尽收眼底;也可眺望花东纵谷的农田、果园,一片绿意盎然、 欣欣向荣的农村景致;加上远处青翠的海岸山脉,朵朵白云衬着蓝天,偶或有飞鸟掠空而过,有如置身画中般,令人心旷神怡。环镇自行车专用道,大约一小时可绕完全程,若是体力好,骑得快,四十五分钟左右即可骑完一圈。十二公里的自行车道,若结合环保亲水公园内的单车专用道,也只有十五公里长。由于景色优美,加上沿途有很多凉亭休息站可歇歇脚、欣赏风景,最好能预计三小时充裕的时间,慢慢骑乘玩赏、体验关山之美。
(三) 关山旧火车站
明治四十三年(1910 年),台湾总督府铁路局铺设卑南至里垄间的手押台车轨道,并开始经营客货运,关山铁道的时代来临。关山旧火车站最初是在大正 8 年(1919 年)台东制糖株式会社于里垄正式设站,1937 年(昭和十二年)里垄站改称为 「关山站」,铁路东部干线的畅通促使客家人移居至东部地区的人口日愈增多,也让阿美族德高班寮社更大规模的东迁。1978年因为东线铁路拓宽关山新站启用后已不再使用。
旧火车站比照日本北方农家的样式建筑完成,体采西洋砖造结构,屋顶采两段式倾斜的曼萨尔式设计,是 19 世纪时期拿破仑三世最常用于法国公共建设的屋顶样式;屋顶墙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小气窗和四格一排的采光窗,为东部铁路干线仅存的日治时代欧风建筑,极具保存价值。现已指定为台东县的「历史建筑」类文化资产,包含了附近原铁路使用的站长宿舍。2005 年四月,幸亏台铁将其列入整修计划,共由本所向台东县政府城乡发展局提报计划争取修缮经费,终于让这个老车站得以恢复原貌,赋予新生命力。车站的右侧还树立了一个解说牌,简介车站历史与建筑特色,游客可透过解说牌上的旧照片缅怀关山旧站的昔日风貌。
■观光内容与特色
纵谷米乡
今已达 2,100 公顷,是全台东最大良质米产区,加上气候特性,水质纯净,关山米的熟成期较西部晚15 到25 天,正所谓慢工出细活,此特性让关山米更加醇厚,米粒大,白肚少,口感Q弹,自日据时代起,便用于进贡皇室,也让关山米富有『天皇米』盛名,系故米食传统和在地文化,亦产生深深的链结,奠定关山的基础。 关山-顾名思义,就是被山关在里面的地方,而且是海岸山脉和中央山脉两座台湾最大的山群,因此,”与世隔绝”可以拿来形容百年前的发展,这样的地形地貌,造成每日日照时间较西部短少一小时,或者是可以说天候给了关山 米”在丛黄”的机会,这是西部无法企及的,加上交通不便,工业根本无法进驻,因此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也成就了关山良质米的绝佳条件。
因此,关山米的熟成期较西部晚 15 到 25 天,正所谓慢工出细活,此特性让关山米更加醇厚,米粒大,白肚少,口感 Q 弹,自日据时代起,便用于进贡皇室,也让关山米富有『天皇米』盛名,系故米食传统和在地文化,亦产生深深的链结,奠定关山的基础。
或者是可以说天候给了关山米”在丛黄”的机会,这是西部无法企及的民国 37 年兴建关山大圳后,更加速了关山农民种植水稻的意愿,至今已经约有 2100 公顷的范围,成为是全台东最大良质米产区,除此之外,由于质好口感 佳,多年来屡屡荣获全国冠军米殊荣,是全台良质米重要的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地青农返乡,主推无毒自销,并栽种高雄 139 及 147 号等新式品种, 让消费者吃的安心,更有帝王般享受。
而为推广及营销关山优质的稻米,关山镇农会将碾米工厂及闲置谷仓打造为『米国学校』,位于台九线 331.3 公里处,利用闲置空间发展为米国学校餐厅、农村文物故事馆、米国学校体验教室及农特产品直销展售卖场,转变农会经营模式,并辅导农民转型休闲农业,利用农村资源生活、生产、生态发展 农村绿色旅游。『米国学校』是一处以米为主题之休闲体验场所,提供游客看米(制米过程)、玩米(制米体验活动)、吃米(米食 DIY)、带着米回家 (关山米直销)的多功能体验园区,让台湾农村保有农业的本质,创新农业的价值,将农业永续传承。 近年来,坚持从泥巴到嘴巴的概念,让游客自己动手采,动手做,充分展现食农教育之意涵,并成功研发全国第一包用米做的乖乖,找回大家的回忆和感动,也让米国学校成为关山不可或缺的必逛景点。
老屋巡礼
最老的车站-关山旧火车站
建于日治大正八年(公元 1919 年),正面中央为两段式倾斜的曼萨尔式屋顶,是 19 世纪时期拿破仑三世最常用于法国公共建设的屋顶样式,为东部 铁路干线仅存的日治时代「和洋折衷式」老车站。 当时台东至关山段起先是台东制糖株式会社营运的窄轨运糖铁道,关山火车站所承担的是经济运输功能, 后来铁道和火车站被台湾总督府铁道部收购,开始有了大众运输功能,客家人移居东部者日益增多,而阿美族原住民更是大规模东迁,关山旧火车站见证了关山小镇的世代更迭。
至 1980 年代,距离旧站100 公尺的新建关山火车站正式启用,关山旧火车站则功成身退,荒烟蔓草中度过数十寒暑。2005年由台东县政府争取修缮经费,终于让这个老车站得以获得重生,恢复原貌。
最老的官邸-里垄镇长官邸
里垄官邸之建筑物为单栋单层日式木造建筑,屋顶为类似歇山顶的「入母屋造」,墙身为雨淋板造。前院入口门柱采用的洗石子样式计有咖啡、浅黄及 青灰色等三种颜色组合,室内空间格局可以完整呈现原有官邸建筑空间使用的生活机能,且由木构地板、屋架及编竹夹泥墙所构成。建造时期约为日据时代昭和年间,使用材料应为日本进口之柳杉木和台湾扁柏,显示其严谨性和要求,建造完成后即为官员官邸使用。
每一栋老房子都有它的故事,谁住过这里?发生过什么事吗?它曾经经历过多少岁月到了今天还是存在着?为找出这些答案,台东县政府文化除特于 107 年进行台东县历史建物修复及再利用计划,其中找出日据时代之建筑行为和材料,也透过耆老及居民访谈,找到其历史轨迹和故事,因日式老旧房舍在关山镇上随处可见,是本镇的一大特色,倾圮荒废的建筑,却蕴含了无限的回忆和发展历程,期盼透过历史建物整修的作业,找回那往日荣光,并透过艺术节庆的结合,实质给予重生,成为小镇观光产业的最新亮点!
最老的宿舍-火车站长宿舍
座落于关山旧火车站的西北侧,创建时间可回溯至日治大正八年(公元 1919 年,台湾总督府建成完工那年),由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兴建,见证了最 初关山的铁道时代。 整栋建筑以桧木为建材,屋身以砖砌抬高,墙体是竹编 夹泥墙白灰粉刷,外侧以雨淋板披覆,屋顶为四披水形式,北侧立面的凸窗设计当时罕有。
最老的旅社-嘉宾旅社
位于旧火车站前的嘉宾旅社,是当时镇上生意最好、最大间的旅社。 来镇上做生意或做工的外地人,很多都会到这里投宿。旅社共有36 间房间,2 楼的房间全部都是桧木做的,现在仍保留了当时间房的格局,走进去,以往的人声沸鼎,彷佛仍在…
最老的药局-福生堂
一般人对「五分珠」的印象就是减缓头痛、牙痛等,却很少人知道它的原产地是在台湾人口最少的镇—关山镇。 福生堂自民国九年开设迄今近百年,已历经三代,是小镇当时唯一一间药 局,也正因后山的医药难求,才有五分珠的问世,为镇上人们的病痛带来纾解,虽然现今已被医院及诊所替代,但走进福生堂,近百年木造建筑、整片药斗墙,浓浓的中药味依然不变。
最老的警察局-警察史迹文物馆
1932 年(昭和七年)的日式建筑被完整保留(仅屋顶有翻修),全国公家机关已找不到这样的建筑。日治时期是警政与户政合一,听说老百姓在等待洽公时,坐在复古悠闲的长廊座椅上,看着园艺造景,不仅不会无聊,天热时也不 会心浮气躁喔! 这里也是全台湾第一个警察文物馆,保存了从日据时代以来的警察文物, 除了能与警察预约解说导览,甚至借到外地展览呢!
低碳漫游
关山环镇自行车道是全国第一条专用自行车道,2015年更荣获全国 10 大经典自行车道佳作的殊荣,沿途风光美不胜收,可见到澄黄稻田,亦可踞高临下欣赏小镇美景,除为全国最舒服及最适合马拉松连日赛事的跑道之一,亦适合全家亲子租借脚踏车,漫游在这悠闲的小城镇,寻访历史建筑外,也可品尝在地的庙口美食,或是沿着脚踏车专用道,来趟自在的铁马行程。
黑金产业
腌渍文化一直是客家人的传统,关山镇拥有 40%的客家族群,自然生活和产业中,都散布着浓厚的客家味;在花东纵谷,水稻一年最多栽种两期,二期稻作大约 11 月底就能收割完毕,直至来年 2 月,才会开始第一期插秧作业,中间相隔两个月,除了油菜花之外,种植萝卜是非常适合的选择,根茎可供食用,叶片可以当作绿肥打入土中,增加地力,所以关山地区极推的产业, 便是客家精神的代表-萝卜干。 萝卜是最适合腌渍保存的农产,根据本草纲目纪载,存放达 15 年以上, 颜色转黑,表面油亮,从食材转变成药材,加水熬制后饮用,可清肺解咳嗽,搭配鸡肉烹煮风味极佳,因历时存制,年份越久,价格越好,素有黑金之称。
在关山,更开设了全台唯一的萝卜银行,也就是菜餔故事馆,里面清楚的介绍 萝卜的关山故事,萝卜干的制作流程和保存方法,更重要的是,提供民众保存的空间,制作属于自己的老菜餔,教育和旅游,在这里可以轻易达成,近年来更是众多媒体竞相报导的话题,成为关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