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旧城区
和平区位于台中市东北角,幅员广达1037.8192平方公里,是全市面积最为辽阔的行政区,划分为平等里、梨山里、博爱里、天轮里、南势里、中坑里、自由里、达观里等八个里。 群山环护的泰雅原乡和平区,北面雪山山脉,南有合欢山、大禹岭,东边和宜兰县及花莲县接壤,西北角隔着大安溪与苗栗县对望。全区青山绿水、森林遍布,气温舒爽宜人,四季景致变化各有不同韵味,独具风姿的壮丽山川美景冠绝全台,成为游客口碑相传的避暑胜地,更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东方小瑞士」。 拥有天赐好山好水的和平区是原民的家乡,泰雅文化色彩浓厚的部落分布于境内。先天地理气候优势加上在地农民的努力,让和平区拥有丰沛的观光资源与质量出众的梨山茶和高山蔬果。 为了让游客认识有如世外桃源般的东方小瑞士,亲临体验自然美景、泰雅文化、温泉游憩、品尝梨山茶及高山蔬果,了解原乡文化,看见和平之美,欢迎大家来原乡游玩,在自然美景中展开您人生最精彩悠闲的乐活轻旅行。
旧城区(中区)
中区是台中市市街的核心地区,涵盖大部份的商业区,且是台中市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更有许多老式建筑物伫立在繁华的商圈中,如彰化银行、台中车站旧站、合作金库等。寺庙、教堂历史亦久远,历经修建维护后保存良好,成为邻近居民的信仰中心,如位于成功路的万春宫、中山路辅顺将军庙、民族路国姓庙及兴中街柳原教会。是个非常适合散步、慢游的城市,在传统商店与新兴产业长期发展下,逐渐形成各种特色商街,如自由路的「太阳饼街」、成功路90巷的「青草街」、布庄林立的「继光街」、三民路的「婚纱喜饼街」、兴中街的「糖果街」。有着渊源流长的文化风韵,而中区也有在地人共同记忆的美食-「天天馒头」、「蜜豆冰」、百年老醋-「大越老醋」…等。这些传承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店家,不仅延续好几个世代台中人的口味与喜好,也象征城市生活文化的实质内涵,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中火车站
台中车站新体站及古迹旧火车站,为中部地区第一大站,位居台湾西部铁路纵贯线的中心。新站体座落在旧火车站右侧及后方,前站统联客运及国光客运转运站,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旧台中车站站前广场设置广场铺面、植栽绿化与周边区域的道路及人行道、无障碍通路设置等,建构具现代化都市休闲活动空间,再搭配路型调整与景观再造,让现代化广场及绿意休闲意象,与百年老车站景观共融,建构历史风貌再生与活化。
第二市场
位于中区的公有第二零售市场始于1917年开始,拥有百年历史,主体建筑属三翼放射状建筑型态,位在市场中央以六角主楼为核心,六角楼建于1936年。原为日治时期的新富町市场,主要贩卖精美高价的货品,又有「日本人的市场」之称,后经全面整修成现今风貌转型新定位为「百年美食品牌市集」。
第二市场具有从早上到夜晚都营业的饮食文化摊商之间建立互补默契,你休息我营业逐渐形成这里的特色小吃。如:鲁肉饭、意面鱼丸汤、肉丸、肉包、润饼、生鱼片、鱼丸鱼松、菜头粿、糯米肠、肉羹、古早味红茶、古早味炒面、炒米粉等,多家老店都能带给消费者享受不同的惊喜,更可以充分满足口腹之欲。
万春宫
位于车站前方成功路的「万春宫」创立于康熙、雍正年间,宫内奉祀天上圣母。圣母塑像上方悬挂光绪皇帝题赐的「海晏河清」匾额,位于前殿的「斗笠石狮」为清中叶时期的作品。前殿上方的藻井有如蜘蛛网般由下而上呈尖型,为一吸引人得特别之处。万春宫妈祖又称「蓝兴妈祖」,俗称「台中妈祖」。前称具传承蓝廷珍创建「蓝兴宫」之意涵,距今已近三百年;后者则始自日据时期,系信徒对万春宫妈祖普遍的称名,距今也逾百年。
顺天宫辅顺将军庙
中山路上「台中顺天宫辅顺将军庙」(俗称马舍公庙)主祀神明-马舍公爷,于清康熙末年(公元1723年),由总兵蓝廷珍的部将奉请,随军队来到台湾,近来年庙方积极办理社教公益、慈善敬老等事业,并引进各类艺术、歌唱、美术、民俗技艺等活动。让非营利的寺庙,除了为人消灾解厄、趋吉避凶、值福添禄外,注入更多的人文素养,重新塑造庙宇文化的「心」形象。